Barcelona游记(一)

04.19 3:00 AM

BB 说她晚上没怎么睡着。

本来我们的计划是前天晚上 8 点睡觉,第二天早上 3:30 起床。伴随着郭德纲熟悉的声音,我俩最后在大约九点睡去。也许是对第一次乘坐凌晨航班的惴惴不安,尤其是在睡觉前还不知道第二天究竟有没有 uber 来接我们去机场,BB 这样一个常年“擅长于”睡眠的人,居然在这个晚上失眠了。

我也在大概三点醒来。我对 BB 说,我们最后再迷糊 20 分钟。BB 同意了。我抱着 BB,在慕尼黑的被窝里度过了最后一晚。

很幸运,uber 司机甚至提前几分钟到我们楼下。我们就这样踏上了巴塞罗那的旅程。

04.19 8:00 AM

准备下飞机了。降落前我们在地中海上飞行。看着逐渐清晰的地平线上的建筑,我的心却没有那么激动。耳朵因为气压变化仿佛被钻了个洞。打哈欠,咽唾沫,这些之前百试百灵的方法在这次的万丈高空上失效了。这当然和我的感冒脱不开干系。下飞机后想要寻找领取行李的地方(Baggage claim),我向登机口的工作人员用英语询问,竟没说清。我的左耳像是被耳塞给塞住了,鼻腔里都是鼻涕,发出的声音混着鼻音,一点点的从脑子里挤出来几个不合语法的单词。好在手势是世界通用,我理解了工作人员的意思,到达传送带后稍等片刻,我们拿到了行李。

BB 做了非常详细的攻略。出了机场跟着 BB 很顺利地就登上了机场大巴 AeroBus。我们乘坐 A1,两班大巴之间只间隔 3 分钟。大巴上有很多韩国人。不过也空出很多座位。外面阴沉的天空不一会便洒下淅淅沥沥的小雨。现在大概是 9:20,也是复活节刚刚开始。巴塞罗那还没有醒来,路上并不算拥挤。耳边经常传来的一两声摩托引擎的轰鸣。城市快速路两边的街景很像中国一些发达的小城市。路边都是低矮的,外面贴着各色瘦长矩形瓷砖的,用着深蓝色玻璃的楼房。经过一个环岛,我和 BB 下车换乘到了地铁站。我们向酒店出发。

出了 Lesseps 地铁站是一个不算太大的广场,我和 BB 首先被广场和路之间的现代雕塑所吸引。雕塑倚着路,建在半坡上,由多个部分组成。每个部分都是明朗简约的线条。雕塑将路的两边连接在一起。我们并不知道雕塑有什么用,即使是用相机也无法记录下有美感的照片。图片来自于 google 街景。

我们将行李箱寄存在了酒店。接下来便是选择吃早餐的地方。酒店旁边有家评分不错的餐馆,饥肠辘辘的我们没有过多犹豫就选择了这家。巴塞罗那的第一餐自然想要品尝一些当地的佳肴。BB 心很好,总是帮我点餐。我要了一份 Breakfast Deal,BB 则是 Sandwich Deal。虽然最后店家把 BB 的订单误解成了 Bikini Deal,但我们也是第一次尝试 Bikini。面包酥软松脆,中间夹上醇厚的芝士和焦脆的培根,味道着实很棒。

4.19 10:00 AM

吃完早饭,我们坐地铁很快就到了圣家堂。路上 BB 告诉我,她看到站在我们旁边的一个人长得很像小偷。那个人总是盯着我们看,下车后左右乱瞥也不看前面。我跟 BB 打趣说,可得看好自己的钱包。多亏了 BB 的这份警惕,我们从巴塞罗那回来什么也没有丢。

出地铁站没走多久我们就看到了圣家堂,远看这个建筑高耸入云。原本以为周围的施工机器是修缮和维护,听了介绍才知道圣家堂依然没有完工,预计到明年才可以完成天才建筑师高迪所有的想法。难怪门票要这么贵。令我难以置信的是,圣家堂的安检竟然如此严格,不仅需要将包过安检,手表,腰带,外套夹克也都要脱掉。

出发前天的晚上看到一条短视频介绍高迪,高迪擅长于将自然融合到建筑中。走到前去发现确实如此,外面的建筑的花纹像是冬天的冰溜和水流。进入到建筑里面之后,我和 BB 首先被七彩玻璃吸引到。我们在欧洲的教堂也见过很多彩色玻璃,敢用这么大面积的是头一个。同时他的色彩也很丰富。从圣家堂中轴线来看,一侧的玻璃都是暖色调,另一侧都用冷色。语音导览说这也有象征意义(某人受难的过程,记不清楚了)。阴天的光无法穿透玻璃照亮教堂,但依然将教堂染上了各种颜色。也许是时候换相机了,我的相机无法记录下肉眼观察到的颜色和明暗对比,实在遗憾。

教堂内部,高迪把支撑柱子做成了树的形状,将教堂顶做成了树叶,很有置身自然的感觉。外部也有树木支撑与之呼应,确实巧妙。

4.19 12:00 PM

​​

从圣家堂出来我们步行去米拉之家。巴塞罗那的老城区也很有特点,从卫星图上看,城市由一个个八角形的块组成,老城区所有的道路都是横平竖直的。巴塞罗那把这些八角形间的十字路口摆上了有趣的景观。道路地砖也和其他欧洲城市不同,是四叶草形状的,也已经成了这座城市的另一个图腾。我们走累了,就在街角的长椅上坐下,开始找下一处吃饭的地点。四月的巴塞罗那算不上暖和,海风一阵阵的吹过衣衫,钻进本就堵塞的鼻腔。我闻不到咸咸的味道,但能感受到藏在风里的灵动的感觉。

​​

我们选了一家披萨店,这家店在地下,店面不大,有几桌是韩国人和中国人。墙上挂了一些油画,每个桌前都点了蜡烛。BB 点了盘意面,我选了披萨薄饼。饼上洒了些芝士碎和小番茄,本身也松软筋道。我记得这也是一道西班牙改良版本的菜肴。

吃完午饭,没走几分钟就到了米拉之家。BB 预订的门票是 14:30 的,然而到达时刚过 13:30。之前我们旅行过的城市博物馆也有这种要求按时间进入的,但只要是当天的提前到,前台也都会放行。我们小心翼翼地询问队伍头染着红发,戴鼻环的验票的工作人员小姐姐能否进入,看起来她的心情不好,紧皱眉头告诉我们任何提前的时间都是不被允许进入的。我们灰溜溜地走开,到街上闲逛。附近是一条商业街,和杜塞尔多夫的十分相似。来回逛了几家,价格也实在感人。好在街上有长椅,我们在长椅上观察行人,别有一番滋味。

时间差不多了,我们转身前往米拉之家,队伍已经排到街的拐角。我们在后面等了一会,旁边有一伙中国人越过我们给工作人员展示了票直接进去了。我们尾随着他们,却被另一个工作人员拦下,他说我们不是旅行团的,我这才明白这边是团队通道。门口并没有任何标注和说明,我实在不明白为什么秩序能这么混乱。

​​​

又等了十分钟,我们终于进入米拉之家。内部装潢并没有太多出彩的,与我们在德国看到的并无太多差别。只是每个房间都比较狭小拥挤。令我印象深刻的是,为了能有更宽敞的空间,屋主将佣人餐厅和主餐厅打通,中间只用推拉门隔开,房间也并不是四方形状,而是像巴塞罗那街区一样的多边形。同时餐厅里也有书桌。主人的意思是他要将这个空间打造成多功能厅,他要看看究竟一个空间能承载多少功能。

外部的围栏也是专人设计,很好的与米拉之家整体自然的风格遥相呼应。

最后我们上到心心念念的天台。天台的风景很好,眺望过去能看到圣家堂伫立在城市之中。天台上站着各式各样的柱子,高迪将房屋内的通风管道设计成铠甲骑士的形象。天台像巴塞罗那一样由各种坡道组成,高低起伏给游览者也提供了观赏街景的不同角度。我和 BB 看着小红书上的照片,到处寻找网红机位。但我怎么看哪里都拍不出图片上的样式。最后我看跟着前面的中国阿姨,待她拍完我和 BB 说这个机位不错,后面就是圣家堂,下面是街景,就在这里拍几张吧。没承想一分钟后就传来后面游客催促的声音:“快点拍吧,我们后面都在等你呢。”我和 BB 惊觉这里就是小红书上的机位,后面的队伍已经绕墙环绕半周。

拍完打卡照片,我们今天的行程就结束了。太阳从云中钻了出来,提醒我们现在正是游览的好时候,我和 BB 决定,从米拉之家走路回酒店。

​​​

4.19 4:00 PM

路上我们穿过一条商业街,和希腊 Heraklion 的街道非常相像:窄窄的单行线,关闭的商铺大门上喷着五颜六色的涂鸦,头发一样的电线在不同建筑之间穿梭。也许是复活节,警察把街道拦住不让车走,给行人留下了更多空间。我们在路上发现了一家 Coco,出国后就没怎么喝过国内的奶茶,我和 BB 迫不及待地到店里点了两杯。还是国内的饮料好喝 😁

回到宾馆办理入住,进入房间后简单收拾一下,我和 BB 就进入了梦乡。

​​​

留下评论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

这个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。了解你的评论数据如何被处理